桃園食品原料行                                       烘焙器材                                   食品材料行

食藥稽查戰隊遏止黑心

台灣的食品原料多仰賴國外進口,因此不容易對進口食品原料的源頭,進行現地管制,僅能仰賴邊境查驗的稽查制度,降低食安問題。

例如台灣食品加工業群聚南台灣,業者自國外採購的穀類、油脂、肉類、蔬菜等食品原料,利用貨輪運抵高雄港卸貨。其中,家禽肉、冷藏冷凍蔬菜、穀類輸入高雄港的批數,佔全國港埠之冠。因此高雄港的邊境查驗工作,成了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執行的重要工作之一。

「我們的工作有三個面向,包括在進口食品原料入關前,先做好把關;在食品工廠製作食品,以及產品上市前,做好攔截;到了食品上市後,我們就在市場、餐飲業進行稽查。」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以簡單易懂的三兩句話,介紹中心負責進口查驗、食品工廠查核、流通稽查檢驗的三大工作內容。

三個字破解海帶黑心秘密


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並將稽查工作做得更有效率,考驗著食藥署這群食藥稽查戰隊的成員們!為了有效整合、提升稽查能量,南區管理中心針對進口查驗部分,在二○一六年將原本分散在高雄港、小港機場的三處辦公室,整併為一處,讓服務能量提高了二三%,而每位成員負責完成的進口查驗批次量,更向上達到每年七七一七件。

此外,南區管理中心在食品工廠查核、流通稽查檢驗上,必須負責南部七個縣市、一四○個鄉鎮的領域。劉芳銘強調,目前該中心負責這兩個工作內容的成員僅有二十五人,但我們也想辦法跟地方衛生局、檢警調分工合作,並把稽核人力有效應用,針對高度重要性的食安議題,去發掘問題、做好解決。

儘管工作量大,南區管理中心的食藥稽查戰隊每次執行查案,都發揮「鷹眼探案、  究察細節」的觀察力,發現線索並進而分辨、推理,然後找出問題點。

劉芳銘舉例指出,兩年前南區管理中心食藥稽查戰隊與屏東縣政府衛生局在添加物專案稽查中,在化工原料業者的銷貨資料上,發現工業用碳酸鈉的客戶簡稱項目裡,輸入「海帶(潘)」三個字。

食藥稽查戰隊憑著這三個字,當場推論這家化工原料將禁用於食品的工業用碳酸鈉,賣給潘姓做食品海帶的業者,並趕緊聯繫屏東檢調單位展開調查,偵辦查獲台中、高雄海帶業者使用工業用碳酸鈉(俗稱純碱),浸泡、軟化乾海帶的「黑心海帶」。

高敏銳度戳穿業者謊言


鉅細靡遺尋找蛛絲馬跡,不放過任何線索,並落實邏輯演繹、科學佐證,食藥稽查戰隊就如同食安偵探一般,為守護食安盡力。

今年五月,南區管理中心食藥稽查戰隊會同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檢調單位稽查生產老字號零食「蝦○先」的食品業者,發現業者在廠區內儲放逾期的無水檸檬酸、柴魚精粉等原料,有些甚至已逾期長達三年之久。

對於這些逾期原料,業者一開始堅稱未用於製程,且說詞不一。但衛生與檢調單位反覆比對無水檸檬酸等原料的進貨紀錄、領料單及現場庫存數量等資料,不斷將線索抽絲剝繭,發現業者的確有使用過期的原料製造蝦○先。

當時在現場,食藥稽查戰隊、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與檢調單位立即將違規原料及其產品全數封存,並要求業者將市面上問題產品全數下架回收。

「我們同仁出去查廠,要待在工廠半天或一天,要求業者提出資料,並當場從這些資料中分析、追蹤線索,進而發現問題,所以每個同仁都必須要有很高的敏銳度。」有二十年食品稽查檢驗及管理經驗的劉芳銘指出。

身為第一線稽查員,待在冷凍冷藏庫、面對不配合的業者、清點堆積如山的違規品,都算是家常便飯。縱使工作艱辛,他們仍秉持著公正的態度及努力不懈的精神,發現、解決食安問題。

「解決食安問題最重要!」劉芳銘強調,在整體法規、制度面完整狀況下,食藥署在處理個案問題上,致力揪出黑心業者;至於整體性問題,則要以完成整體法規、制度面的改善,並輔導整個食品產業在生產製程上升級,協助業者改善生產環境的安全衛生、使用合法的原料製售產品,讓業者對自家產品負起企業責任、遵守法規。

食品是庶民經濟,進入食品業門檻低,因此造成食品業者的生產水準落差極大。劉芳銘表示,食藥署稽查食品業者,同時也是輔導業者,例如業者假使不違規使用添加物、沒有造成消費者立即危害的話,《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一般食品衛生標準》兩項法規都會先給予業者限期改善的時間。

食品業者過去違規的案例來看,劉芳銘也呼籲業者不要為了省下原料成本的小錢,而貪小便宜、以身試法,將多年商譽毀於一旦,實在得不償失,「我認為業者應該要本著企業家的精神,把食品做好才是本份!」



全國食材廣場

參考資料: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33881&type=Indep

Orignal From: 食藥稽查戰隊遏止黑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